欢迎访问师之航军考教育
APP
微信
QQ群
023-88256820
2023年“军事历史”重要考点答案!(提干/军官/军士)
2023-05-16 11:17
来源:师之航军考
阅读 3839

我军不同历史时期战争的主要经过和特点

重大战役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十年内战。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深刻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由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随后,领导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起义。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其他地区的红军也取得诸多胜利,开辟和创建了多个苏区,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第一方面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围剿”。但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方针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长征)。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到达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主力历时1年,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力的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隆德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同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基本实现国内和平。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共中央决定将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


二、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抗日战争(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


1.卢沟桥事变

亦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驻北平丰台的中国驻屯军炮轰宛平城,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战争的标志,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讲话,宣布对日作战。卢沟桥事变的整个过程清楚地表明,它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必然发展和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是日本长期以来侵华野心的最终全面实施,绝不是什么偶然事件。


2.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利用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镇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伏击向平型关进犯的日军,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使许多人由此相信共产党不但坚决抗日,并且是有能力战胜敌人的。


3.百团大战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军在安徽泾县云岭地区对新四军进行血腥屠杀。皖南事变,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共阴谋造成的,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当局摧残抗日力量,投降卖国的无耻阴谋。


三、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共双方虽通过谈判,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和《关于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人民意志,坚持独裁、内战、卖国方针,公然撕毁停战协定,调集重兵,于1946年6月26日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接着又将战火扩大到其他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1.上党战役

1945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阎锡山部侵入晋冀鲁豫解放区长治地区。晋冀鲁豫军区于9月10日发起上党战役。此役,共歼国民党军3.5万余人。上党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战。上党战役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主动地位,直接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重庆的谈判。


2.中原突围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调集军队将中原军区包围在湖北礼山宣化店地区。中原军区主力于6月29日和7月1日分北南两路从信阳以南之柳林、孝感以北之王家店附近,越过平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北段)西进,沿途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原军区部队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和堵截,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力量,牵制了国民党军大量兵力,从战略上有力地策应了其他解放区部队的作战。


3.苏中战役

苏中战役是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发起苏中战役。至8月26日结束,共历七战,故亦称七战七捷。此役,历时一个半月,共歼国民党军5万余人。

苏中战役,作为全面内战爆发后在主要战场上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初战,带有战略试战和战略侦察的性质。它的实践证明,处于兵力、装备等劣势的一方,只要采取正确的战役指导和灵活的战术原则,完全能够战胜优势的一方。在战役指挥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战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4.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上旬,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74师分割包围于孟良固地区并歼灭之。对挫败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作战。


5.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分三路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至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6.石家庄战役

1947年11月6日,晋察冀军区向石家庄发起进攻。至12日11时,攻克该城,全歼守军。石家庄战役首开解放军城市攻坚战的先例,积累攻城战斗的经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运动战向阵地战转变的转折点。此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用攻坚战术打下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也为尔后进行城市作战提供了重要经验。


7.济南战役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采取攻城打援的部署,发起济南战役。至24日全歼守军,山东全境基本上解放。济南战役是解放军首次攻克敌10万重兵据守大城市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攻克大城市作战方针实现转变的标志性战役,历史地位和作用极为特殊和重大。此战役进一步削弱了敌军士气,从根本上动摇了敌人据守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增强了人民解放军攻克敌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信心。


8.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辽沈战役,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密切配合,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策,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


9.淮海战役

1948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集中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60万人,进行淮海战役,并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前线一切事宜。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共分三个阶段。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至此,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在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及时把握决战时机,精心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实行大规模运动战与大规模阵地战相结合,将敌军分割成几大块,逐步转移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分批予以歼灭,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淮海地区歼灭国民党军刘峙这个主要战略集团的决心。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攻击矛头之下,为尔后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10.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初,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多万人,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的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于11月29日发起,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

推荐阅读